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
2025-11-06 10:52
来源:本站

“摸摸这绒,多软和!围上脖子,连心里都跟着热乎!”近日,鄞州区邱隘镇敬老院的王奶奶捧着新收到的红围巾,和老姐妹们分享着喜悦,脸上洋溢着藏不住的笑意。这份温暖不仅传递到了敬老院几十位老人手中,也抵达了阳光家园的残疾朋友们心里——56条红围巾,每一条都凝结着手作的温度与善意,在深秋时节悄然驱散了寒意。
这份温暖的传递,源于邱隘镇明湖社区依托“48小时社区治理微项目”发起的“针情明湖 邻里织间”慈善公益活动。围巾的制作者,是一群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巾帼义工,她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低龄助高龄”的社区互助理念。“以前在厂里上班,没太多机会参与这样的公益活动,现在退休了,能为街坊邻里做点事,心里特别踏实!”义工王燕春阿姨感慨道。她们中,有的曾是工厂职工,有的为家庭操劳半生,活动一经发起便踊跃报名,希望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社区特殊群体送去关怀。
更令人感动的是,这群阿姨不仅是编织巧手,还是社区文艺骨干。在重阳节前后,她们走进邱隘镇中心幼儿园(明湖园),以自编歌舞、戏曲与孩子们互动,将欢乐与温暖从老人延伸到孩童,形成了一条跨越年龄的慈善链。
在这支充满爱心的队伍中,67岁的付国飞阿姨因编织速度快而被大家称为“快手”。谈及织围巾的日子,她伸出手背,几道红印清晰可见:“这是握毛线针磨的,但想到老人们能早点围上,心里就热乎乎的。”付阿姨表示,特意选用粗绒线,织得密实些才能更好抵御寒风。她每晚饭后便坐在灯下专心编织,甚至连看电视时手中也不停歇。“多织几针,温暖就能早一天送到。”得知阳光家园的残疾朋友也有需求,她主动承担了额外两条的任务,“都是邻里乡亲,能多帮一点是一点。”
这份蕴藏在针脚里、流淌在歌声中的善意,早已不是第一次在明湖社区绽放。回溯2024年初寒潮来临前,明湖花苑的公共长椅因缺少保暖设施,让想歇脚的居民望而却步。“不能让老邻居们冬天没地方坐!”义工陈素英阿姨回忆,大家立即自发组建“缝纫小队”,分工协作:测量尺寸、挑选环保布料、裁剪缝制、填充海绵……仅用半个月,120多个定制坐垫便全部完成,赶在冷空气来袭前为长椅穿上了“温暖外衣”。
“社区慈善的魅力,往往就体现在这些细微之处。”明湖社区党委书记乐国勤表示,从长椅坐垫到重阳围巾,从幼儿园的欢声笑语到特殊群体手中的温暖,这群巾帼义工用最朴素的技艺和最真诚的付出,将居民的“微心愿”转化为“暖心事”。她们穿梭在针线与舞台之间的身影,不仅编织出邻里相依的温情网络,更让“邻里守望、以老助老”的慈善理念在社区深深扎根,成为宁波文明城市创建中一抹动人的民生亮色。
鄞州区邱隘慈善分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