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
2025-11-10 09:51
来源:本站

“董师傅,家里灯泡不亮了,能麻烦您来看看吗?”十一月的某个周二,鄞州区邱隘镇明湖社区“明情日”刚开始,居民王奶奶就拿着钥匙走向服务岗——寻找她信赖的“身边善心人”董崇裕。这位62岁的老师傅,自2018年社区成立以来,就把志愿服务当作自己的“第二职业”,每周三次雷打不动地驻守社区,不仅自己坚守了七年,还带动全家一起投身公益,帮助邻里解决“鸡毛蒜皮”的小事,从修修补补到排忧解难,把点滴善意汇聚成照亮邻里的光。
董师傅的“全能”,源于他丰富的人生经历:做过泥瓦匠、开过小餐馆,电工、维修、烹饪样样精通。社区工作人员都称他为“老式爸爸”——只要一声招呼,他从不推辞。每年中秋晚会,他提前三天就来帮忙:固定钢架、挂平幕布、调试灯光,忙得满头大汗也从不喊累,只说:“看着大家团圆开心,我再累也值得。”平时在小区里转转的时候,发现公共座椅松动、楼道灯不亮,他立即拿出随身的工具动手修理,实在修不好的,就认真记在本子上,及时上报,从不拖延。
去年夏天,宁波持续40℃高温,社区计划将60平方米的闲置角落改造成石磨工坊,董崇裕主动请缨负责施工质量。连续二十多天,他每天带着水壶守在工地,细致考虑石磨的摆放位置、排水口的设计,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斟酌。“老手艺能为社区做点实事,比在家吹空调更踏实。”他晒得黝黑的脸上写满了认真。除了维修服务,董师傅也主动承担起“文明引导”的责任。社区周边商铺多、停车位少,乱停车现象时有发生。每遇到这种情况,他总是耐心查找车主电话,温和沟通、劝其移车;遇到不理解的,他就以唠家常的方式劝说:“路堵住了,大家出行都不方便,咱们互相体谅,邻里之间才能更顺心。”七年来,他成功劝导违停车辆上百次,道路畅通了,居民的抱怨也渐渐变成了理解。
最令董崇裕感到欣慰的,不仅是自己付出的点滴努力,更是志愿服务已成为他家的“传家宝”。妻子陈菊琴每月参与社区“与明帮”服务队,清扫楼道、整理杂物;党员女儿董春艳主动承担政策宣传与义工组织工作,常常和他一起在社区忙碌;就连上初中的外孙也受到熏陶,假日里主动整理图书、协助老师管理班级。“让孩子从小懂得帮助别人,这比什么都珍贵”,说起家人,他眼角泛起温暖的笑纹。
“董师傅就是我们身边的慈善榜样!”居民王阿姨感慨地说,家里下水道堵了、电器出故障,只要找他,从来没有被拒绝过。社区负责人乐国勤也表示,董师傅不仅全心投入志愿服务,还带动了八户家庭加入公益行列,“一个人带动一个家,一个家温暖一片人,他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慈善暖流。”面对大家的赞誉,董崇裕总是谦虚地摆摆手:“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。只要社区需要、居民叫我,我就会一直做下去。看到大家住得安心、过得开心,这份满足,什么都比不上。”从原新乐村的“互助乡情”,到明湖社区的“全家行善”,这位六旬师傅用七年的坚守,把慈善做成最美家风,将琐碎小事升华为不平凡的善行,也将公益的种子悄悄播撒到更多人的心中。
鄞州区邱隘慈善分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