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
2025-10-15 18:00
来源:本站
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稻香,这片承载着社区温情的土地,正式迎来了丰收的季节。近日,田间地头,几位慈善义工正弯腰忙碌,他们戴着草帽、握着镰刀,动作娴熟地收割着稻穗,成为一道格外亮丽的风景线。
芒种时节顶着烈日播种的义工们,再次俯下身,用双手触摸土地的温度,感受汗水浇灌出的收获喜悦。75岁的陆英台便是其中一员,她左手握住一束稻穗,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:“你看这稻穗,颗粒多饱满,和当年自家种的没什么区别,之前的所有担心都多余了!”景湖义田每亩产量约1500斤,这些由义工收割的稻谷,将在包装好后送给社区内的高龄老人。
这片土地的丰收并非偶然。为了让义田能有更好的收成,早在义田开垦之初,社区居民便自发组织成立了“义田议事会”。大家定期聚在一起,围绕义田的种植规划展开讨论——从协商施肥到灌溉的具体时间,每一项决策都凝聚着众人的智慧。“每周都有一个值班小组哩,我们几个轮流搭伴,每周轮到谁,就往田里跑。瞅瞅稻苗精神不精神,土潮不潮。”64岁的沈丽君介绍道。
议事会还从传统中汲取灵感,将清代义田“以田养善、互助共济”的慈善智慧,与现代社区生活特点相结合,创新提出了“劳动积分制”,形成了一套贴合当下生活节奏的量化激励规则。社区义工每次到义田施肥、灌溉、收割积2分,担任配送志愿者积5分。
义工凭不同的积分额度就能兑换不同物品。陆英台用来割稻的镰刀就是花了10积分兑换来的,她一边割稻一边说:“新的确实快啊!”这种“劳动—积分—资源获取”的闭环机制,不仅激发了居民参与义田建设的热情,更让互助精神在社区中落地生根。
“景湖义田”不仅种出了饱满的稻谷,更种出了邻里之间守望相助的温情,种出了中国式养老的社区新样本。景湖社区党支部书记张秋波强调:“‘景湖义田’打破了现代社区中邻里间的隔阂,让居民们重新找回了‘远亲不如近邻’的温暖,也为社区慈善提供了新思路,让低龄老人在劳动中实现自我价值,让高龄老人感受到社区的关怀。”未来,随着“慈善+生态+自治”互助模式的不断完善,“景湖义田”将结出更多慈善与幸福的果实。
鄞州区下应慈善分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