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
2025-04-15 09:08
来源:本站
春日的阳光温柔地洒在鄞州潘火街道宜家社区广场上,数十只彩绘风筝在湛蓝的天空中翩翩起舞,地面上是忙碌的红色马甲和一张纸洋溢着幸福的笑脸。这场看似平常的社区活动,实则是慈善力量与共同富裕理念的生动实践,而那些穿梭其间的慈善义工身影,恰如点点星火,正悄然点亮社区温暖的明天。
在“一元公益价”的助农摊位前,慈善义工小黄已经站立了三个小时。她耐心地向每位老人解释礼盒内容,细心地帮他们装袋。“三亩故乡”的绿色蔬菜不仅连接着田间地头与城市社区,更串联起代际之间的温情。这些身着红马甲的年轻人,用青春的热情融化着老年群体的孤独坚冰,让慈善不再是冰冷的物质给予,而是饱含温度的心灵对话。正如75岁的范阿姨所说:“这些孩子比礼物更让人暖心。”慈善义工的每一次弯腰倾听,每一次耐心解答,都在为“共同富裕”注入最鲜活的人文内涵。
义诊区的李医生既是专业医生,同时作为一名慈善义工,她将健康监测转化为一场生动的健康课堂。“您的血糖值就像风筝线,要懂得收放自如。”她巧妙的比喻让养生知识变得通俗易懂。在磨刀摊位前,退役军人刘学自发加入志愿服务,他粗糙的双手打磨着刀具,也打磨着邻里关系的锈迹。这些具有专业特长的义工,正将碎片化的慈善行为升级为系统化的公共服务,让“各尽所能”的共富理念在社区土壤中生根发芽。当陈阿姨记住医生的每一句叮嘱,当居民们拿着锋利的菜刀回家,这些细微的改变都在诉说:专业义工的价值,远不止于一时一事的帮助。
风筝绘画区里,义工毛科立引导孩子们在风筝上描绘梦想,同时巧妙地植入环保理念。“你画的小燕子需要干净的蓝天对不对?”这种寓教于乐的志愿服务,正在孩子心中播撒善意的种子。年轻父母们通过活动意识到,放下手机不仅能收获亲子欢乐,还能参与公益实践。这种“服务-参与-传承”的良性循环,正是社区慈善可持续发展的密码。当乐乐举着风筝快乐奔跑,当张女士感慨“比玩手机有意义”,我们看到志愿服务如何以春风化雨的方式,重塑着社区的文化基因。
夕阳西下,风筝在霞光中化作天边的彩云。这场活动留给宜家社区的,不仅是磨锋利的菜刀、测过的血压值,更珍贵的是那份被唤醒的邻里温情与互助精神。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,社区如同骨架,而民间慈善力量则是流动的血液,慈善义工就是其中最活跃的红细胞。他们用看似微小的行动证明:当慈善从“给予”变为“参与”,当共富从“结果”变为“过程”,社区才能真正成为命运共同体。那些红色马甲汇聚成的暖流,终将融化现代社会的冷漠坚冰,让“善治”的理想照进现实。
鄞州区潘火慈善分会